首页 > 学历类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二)阅读《再别康桥》首、尾两节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二)阅读《再别康桥》首、尾两节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谈谈两节诗之间相互呼应的联系。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二)阅读《再别康桥》首、尾两节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轻轻…”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第七节,然后回答 33~35 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第七节,然后回答 33~35 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七节)

第 33 题 两节诗一是头,一是尾,各起了什么作用?(4分)

【您的答案】

【参考解析】:《再别康桥》的一头一尾两节诗,句式、节式相同,只是在相同部位更换了词语。一是引人,一是收束,两相呼应,突出了主人公重游旧地时物是人非、感慨万千、轻来悄走的复杂心态。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第七节诗,回答文后 49~50 问题。 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

阅读《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第七节诗,回答文后 49~50 问题。

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七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 49 题 两节诗一是头,一是尾,各起了什么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中首尾二节,然后叵答 30~32 小题。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中首尾二节,然后叵答 30~32 小题。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 30 题 这两节诗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古代诗歌阅读欣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题。(11分)池上早秋【唐】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

古代诗歌阅读欣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题。(11分)

池上早秋

【唐】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①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直己年迈体衰。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面。

B.“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

C.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D.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

E.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二)阅读陆游《关山月》全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

(二)阅读陆游《关山月》全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令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本诗可分几层?简述各层含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片段,然后回答 36~38 小题。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片段,然后回答 36~38 小题。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 36 题 “悄悄的我走了”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诗经·氓》中的两节,回答下列各问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
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耿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写出上面两节诗的比兴句及其比兴意义。

这两节诗在内容上构成什么关系?

女主人的悲惨遭遇是怎样造成的?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诗经·氓》中的两节,回答文后 48~50 问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阅读《诗经·氓》中的两节,回答文后 48~50 问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耿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 48 题 写出上面两节诗的比兴句及其比兴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二)阅读白居易《杜陵叟》一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杜陵叟伤农夫之困也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

(二)阅读白居易《杜陵叟》一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杜陵叟

伤农夫之困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膀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从开头到“明年衣食将如何”几句,诗人是从哪两方面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全诗的主旨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 -15题。 舟师俞大猷① 倚剑东冥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 岛头云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 -15题。

舟师俞大猷①

倚剑东冥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

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②。

队火③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④。

夕阳景⑤里归篷近,背水阵奇战士功。

[注]①俞大猷:明代战功显著的抗倭名将。②翀:通“冲”。③队火:排列成队战船上的炮火④虬龙宫:喻倭寇的巢穴。⑤景:通“影”。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首描写明代水师海上战斗生活的诗篇,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惨烈,情感激越,笔力雄健。

B.首联写水师舰队航行在东海之上,士气高昂,军势雄壮,盘踞海岛的倭寇早已在我军掌控之中。

C.颔联描写的场景壮观,云雾片刻散去,象征敌人被歼灭;旌旗迎风上下翻飞,指胜利之后的庆贺。

D.颈联承接颔联写夜晚战争场面,炮火连天,摇乱了海上倒映的银河,战歌豪迈,气势锐不可当。

E.尾联写取得胜利后在绚烂的彩霞映衬下返航,并指出水师将士经过英勇作战,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