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判断题]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臭氧O3、氯氟碳(CFCs)、水蒸气H2O等可以使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长波辐射。()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臭氧O…”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矿井瓦斯是井下从煤岩中涌出的以()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

A.甲烷(CH4)

B.一氧化碳(CO)

C.二氧化碳(CO2)

D.氮气(N2)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现在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实际上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即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因为如果二氧化碳的供应量上升,植物就会更大量地消耗该气体,所以它们会长得更高大,繁殖得更茂盛,那么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终将保持稳定。 下面哪项如果正确,将最严重地削弱这一结论,即目前释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不会引起温室效应?

A.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时,海水就会更多地吸收二氧化碳

B.植物腐烂时会产生甲烷,这是另一种能显著地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C.从工业革命开始时起,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引起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D.二氧化碳含量在地球的历史中多次上升和下降的事实说明有一些能逆转温室效应的生物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现在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实际上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即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因为如果二氧化碳的供应量上升,植物就会更大量地消耗该气体,所以它们会长得更茂盛,繁殖得更快,那么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终将保持稳定。下面哪个,如果正确,将最严重地削弱这一结论,即目前释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不会引起温室效应?

A.预计的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还没有被观察到。

B.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时,海水就会更多地吸收二氧化碳。

C.从工业革命开始时起,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引起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D.植物腐烂时会产生甲烷,这是另一种能显著地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E.二氧化碳含量在地球的历史中多次上升和下降的事实说明有一些能逆转温室效应的生物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自动充气救生衣中的小型气瓶,气瓶应仅用于充气目的,只能使用()或其他2.2项无次要危险性的气体。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一氧化硫

D.氧化物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井中产生的毒气是指()。

A.H2S

B.CO2

C.CH4

D.N2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脱甲烷塔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塔顶尾气中乙烯含量随H2与CH4分子比的增大而()

A.减少

B.增大

C.不变

D.都不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在土壤空气中变化最大的成分是_________。

A.CO2和O2

B.N2和H2

C.H2和H2S

D.CH4和N2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实验室里分别制取下列各组中的气体,可采用同一种气体发生装置制取的气体是()

A.O2、CO2、H2

B.H2、Cl2、C2H4

C.NH3、CO2、Cl2

D.NH3、CH4、O2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写出粗煤气中以下成份含量CO2<£¯sub>()、CO()、H2<£¯sub>()、CH4<£¯sub>()O2<£¯sub>()。
写出粗煤气中以下成份含量CO2<£¯sub>()、CO()、H2<£¯sub>()、CH4<£¯sub>()O2<£¯sub>()。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甲烷的分子式是()。

A.C2H6

B.C4H8

C.C6H10

D.CH4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它真有如此巨大的潜在能力吗?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

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它真有如此巨大的潜在能力吗?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之为“可燃冰”或者“气冰”、“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深的大陆架或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世界上已有79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气藏。 从能源的角度看,“可燃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是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两倍以上。

到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可燃冰”?专家认为,形成“可燃冰”最少要满足三方面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的温度是2℃至4℃时,适合“可燃冰”的形成,高于20℃就分解。其次是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可燃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海越深,压力越大,“可燃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可燃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可燃冰”分解为甲烷和水。最有可能形成“可燃冰”的区域一个是高纬度的冻土层。如美国的阿拉斯加、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都已有发现,而且俄国已经开采近了20年。另一个是海底大陆架斜坡。如美国和日本的近海海域,加勒比海沿岸及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底均有储藏,估计我国黄海海域和青藏高原的冻土带也有储藏。二者之中,海底的“可燃冰”储量较大。

天然“可燃冰”主要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汪集认为,开采这种气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可燃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可燃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可燃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而这种气体如果进入大气,无疑会增加温室效应,进而使地球升温更快。

此外,“可燃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可燃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美国地质调查所的调查表明,开采“可燃冰”可能导致大陆斜坡上发生滑坡,这种地质灾害对海岸及海底的各种设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可燃冰”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发方案。

“可燃冰”气藏的最终确定必须通过钻探,其难度比常规海上油气钻探要大得多,由于“可燃冰”遇减压会迅速分解,极易造成井喷,进而使海水汽化,引发海啸导致翻船。

由此可见,“可燃冰”作为一种被寄予厚望的未来新能源的同时,也是一种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加以小心对待。

——选自向杰《“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

下列对“可燃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石油、天燃气等能源相比,“可燃冰”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

B.“可燃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情况看,“可燃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C.如果开发“可燃冰”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上航行,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D.“可燃冰”在常温压力会分解为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

下列对“可燃冰”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的()A.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介质混合产生的晶体物质。

B.是细菌分解海底古生物尸体所产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在介质中生成的固体结晶水合物。

C.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

D.是天然气被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在地壳深处的空隙中与介质生成的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

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可燃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

B.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在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可燃冰”所起的作用决不比二氧化碳小。

C.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可燃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温室效应。

D.开发已探明的“可燃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