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下列行为不属于《刑法》第263条第(二)项规定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有()。

A.多次乘坐小出租车,乘机抢劫司机钱财的

B.在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大、中型出租车,火车,船只,飞机等正在运营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上对旅客、司售、乘务人员实施的抢劫

C.对运行途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加以拦截后,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员实施的抢劫

D.抢劫正在使用中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运钞车的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下列行为不属于《刑法》第263条第(二)项规定的“在公共交通…”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列情节中,不属于《刑法》第263条规定的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B

下列情节中,不属于《刑法》第263条规定的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

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B.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C.友办公大楼抢劫的

D.入户抢劫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根据刑法第263条的规定,构成抢劫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下列情形”是指哪些?()

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B.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C.抢劫乞丐或者生活特别困难者的

D.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避险行为所保全者为下列哪些法益时,可依德国刑法第35条成立阻却罪责的紧急避险?()

A.身体

B.名誉

C.生命

D.自由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防卫者出于下列哪些心理状态而逾越防卫行为的界线时,可依德国刑法第33条成立阻却罪责的防卫过当?()

A.恐惧

B.愤怒

C.失去理智

D.惊吓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子正当防卫

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李二憨一日到邻村赴宴时醉酒,回家途中遇本村痴呆女孩傻姑,因酒乱性,将其奸淫,酒醒后后悔不已,到
乡派出所投案,对李二憨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A.李二憨是由于醉酒乱性才奸淫傻姑的,这种行为并不是他的本意,也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其主观心态不是犯罪故意,因此他的行为只是一般违法,不应当认为是犯罪

B.李二憨醉酒后在意识不清状态下实施的行为可以类比于间歇性精神病人的发病期实施的行为,这个时候他们都属于无行为能力人。根据《刑法》第18条无行为能力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因此李二憨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甚至连违法都算不上

C.根据李二憨犯错后的悔改表现可以得知其对自己醉酒时的所作所为确实不知情,况且傻姑是痴呆者,感受不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李二憨的行为根本就没有造成危害,没有受害者不具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不是犯罪

D.李二憨应当对其醉酒时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该条文中的价值平衡,适用的是下列哪一项原则?()

A.价值位阶原则

B.个案平衡原则

C.比例原则

D.功利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以下情形中,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A.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伪供述,或者伪造其他有罪证据被羁押或者被判处刑罚的

B.依照《刑法》第17条、第18条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C.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D.因公民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阐述“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经营行为“隋节严重”,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其中包括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万元以上。

A.5,2

B.2,5

C.5,3

D.3,5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我国《刑法》第382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
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第383条第1款第1项规定: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把上述两个条文视为一个完整的法律法规,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看,“国家工作人员”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属于()

A.假定条件

B.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

C.行为模式

D.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刑法》第13条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该“但书”规定的目的主要在于()。

A.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免予刑罚处罚

B.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予以非刑罚处罚

C.给予司法机关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自由裁量权

D.避免轻微的违法行为犯罪化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