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继续教育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根据刑法第263条的规定,构成抢劫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下列情形”是指哪些?()

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B.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C.抢劫乞丐或者生活特别困难者的

D.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根据刑法第263条的规定,构成抢劫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列情节中,不属于《刑法》第263条规定的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B

下列情节中,不属于《刑法》第263条规定的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

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B.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C.友办公大楼抢劫的

D.入户抢劫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在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九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触犯“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最高判刑死刑对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首要分子,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九条、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触犯“抢劫罪”,最高判刑()

A.20年

B.30年

C.无期

D.死刑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以下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刑法第171条规定“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此,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并不需要行为人明知是假币

B.刑法第192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刑法第1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此集资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C.第241条第2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236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此处的性关系不仅包括强奸,也包括猥亵行为

D.刑法第382条第2款规定“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该规定也可以同样适用于其他贪污贿赂犯罪,故该款所规定的人员也可独立构成受贿罪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各罪,按照刑法条文规定()不需数额较大就可以构成犯罪。

A.盗窃罪

B.抢劫罪

C.抢夺罪

D.贪污罪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根据刑法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同时构成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的()。

A.实行数罪并罚

B.择一重罪处罚

C.以徇私枉法罪定罪处罚

D.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如下各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爆炸罪

B.投放危险物质罪

C.抢劫罪

D.运输毒品罪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消防责任事故罪的量刑是“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消防责任事故罪的量刑是“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五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刑法》第129条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关于前述《刑法》条文正确的说法是()。

A.本条之罪(丢失枪支不报告罪)是身故不作为犯

B.”造成严重后果的“是本条之罪的构成要件

C.”造成严重后果的“是指丢失的枪支被他人用于严重的犯罪活动

D.本条之罪故意的内容不包括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的明知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刑法规定构成伪证罪主体的人员有

A.鉴定人

B.代理人

C.翻译人

D.记录入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根据《刑法》的规定,不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有()。

A.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B.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既遂犯

C.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累犯

D.累犯,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根据《刑法》规定,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导致其他严重后果的,构成()的,处五年如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尤其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A.重大责任事故罪

B.玩忽职守罪

C.受贿罪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