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判断题]

在一定温度下及特定的时间内把一根洁净的铜条浸入溶剂样品中,观察铜条颜色的变化,用来判断溶剂的纯度。()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在一定温度下及特定的时间内把一根洁净的铜条浸入溶剂样品中,观…”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持久强度是材料在一定的温度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的最大应力。

A.蠕变断裂

B.蠕变变形

C.弯曲变形

D.拉伸断裂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石膏胶凝材料的生产通常是把()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经过(),再经磨细而成()。

石膏胶凝材料的生产通常是把()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经过(),再经磨细而成()。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项目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此定义实际包含的含义有()。

A.项目是一项有待完成的任务,且有特定的环境与要求

B.在一定的组织机构内,利用有限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C.务要满足一定性能、质量、数量、技术指标等要求

D.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风险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一根1575mm的铜丝,温度由10℃升高到60℃,问铜丝伸长了多少?(已知铜的线胀系数为17×10-6℃)

一根1575mm的铜丝,温度由10℃升高到60℃,问铜丝伸长了多少?(已知铜的线胀系数为17×10-6℃)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在标准压力 下,把一个极微小冰块投入0.1kg,268K的过冷水中,结果使系统的温度变为273K,并有一

在标准压力下,把一个极微小冰块投入0.1kg,268K的过冷水中,结果使系统的温度变为273K,并有一定数量的水凝结成冰。由于过程进行得很快,可以看作是绝热的。已知冰的熔解热是333.5kJ·kg-1,在268~273K之间水的平均比热容为4.21kJ·K-1·kg-1,求(1)过程的△H;(2)析出冰若干克?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计算双原子分子(A)理想气体的统计熵Sm(A),所需要分子(A)的微观性质及结构数据包括().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计算双原子分子(A)理想气体的统计熵Sm(A),所需要分子(A)的微观性质及结构数据包括().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厂长:采用新的工艺流程可以大大减少炼铜车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这一新流程的要点是用封闭式熔炉替代原来的开放式熔炉,同时,在固态下而不是在液态下按照流程把铜从一个熔炉转入下一个熔炉。但是,不仅购置和改造新的设备是笔大的开支,而且运作新流程的成本也高于目前的流程,因为铜在冷却以后还必须重新熔化。因此,总体上说,采用新的工艺流程将大大增加生产成本而使本厂无利可图。总工程师:我同意您总体上的结论,但不同意您的一个观点,因为最新的封闭式熔炉的熔炼能力是现有的开放式熔炉无法相比的。在以下哪个问题上,总工程师和厂长最可能有不同意见?

A.采用新的工艺流程是否确实可以大大减少炼铜车间所使用的开放式熔炉?

B.运作新流程的成本是否一定高于目前的流程?

C.是否确实有必要在本厂采用新的:工艺流程?

D.最新的封闭式熔炉的熔炼能力是否确实明显优于现有的开放式熔炉?

E.铜在冷却以后重新熔化的操作步骤,是否确实增加了生产成本?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青少年道德心理具有一定的(),是指在特定的环境和一定的时间内,没有明显的表现或显著的反映形式,而仅仅潜在于主体之中。

A.复杂性

B.不稳定性

C.多重性

D.隐蔽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对气体的溶解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气体在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解气体的物质量

B.在实际的条件下,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解的气体折算到标准状况时气体的体积

C.气体的溶解度大小与气体及溶剂的性质有关

D.气体溶解度大小与温度及液面上气体的平衡分压力有关

E.在一定条件下,任意量溶液中所溶解气体的质量

F.在标准状况下,单位体积溶液中所溶解气体的质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食品的冷藏是在特定的库房温度下,将食品作不同期限的储存。()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假如你把一根大头针戳进气球,要过多久气球才会爆裂呢?不需要很久,而且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假如你把一根大头针戳进气球,要过多久气球才会爆裂呢?不需要很久,而且这个时间可以利用高速摄像来测定。不管怎样,橡胶在压力之下裂开,总是要耗费“一点儿”时间的。然而,假定你取一个分子,它只有十亿分之四英寸大,对它完成相当于把一根针戳进气球的动作,那么这个分子要隔多久才会断裂呢?这个时间要比气球爆裂短得多,然而科学家现在照样能测出来。一个分子是由一团原子组成的。当这些原子互相靠得足够近,由于它们外层区域的微小电子相互交叠在一起,因而使这些原子粘合在一起了。这种电子的交叠形成了一种稳定状态,倾向于保持不变。为了保持这种状态,原子必须继续保持紧密相连,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化学键”。形成一个化学键的两个原子并不是保持静止不动的。在绝对零度(等于一273℃)以上的任何温度下,原子总是倾向于以随机的方式随意运动。不过,当它们被化学键绑在一起后,就不能再自由运动.但可以这么说,它们仍不断地尝试作自由运动。被化学键绑在一起的两个原子可能会作相互分离的运动,但是化学键会把它们拉回到一起来。它们会再作分离运动,但又被拉回,如此往复。因此,原子就在自己的位置上振动。化学键活像一个小弹簧,原子相互分离得越远,化学键施加的拉力就越强。然而,如果由于某种缘故,原子的分离运动超过一个临界值,化学键就会紧张过度,像一根弹簧那样,出现断裂。这时,分子断裂,而原子获释。随着温度升高.原子会逐渐远离,超过化学键的束缚。如果温度升得足够高,分子肯定会断裂。同样,如果注入其他形式的能量,分子也会趋于断裂。现在的问题是一旦注入足够的能量,分子断裂开的时间有多长。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化学键从受损到断裂所需的时间是2.05×10-17秒。光线以每秒186262英里的速度运动,这是我们宇宙中能够达到的最快速度。如果一束极快的激光脉冲打在分子上,在化学键断裂以前,这束光也只能离开四百分之一英寸。

从第一段文意看,对“总是要耗费‘一点儿’时间的”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意在强调气球爆裂时间的漫长

B.这句话意在强调气球爆裂时间的极短

C.这句话意在强调气球爆裂时间相对较长

D.这句话意在强调气球爆裂时间相对较短

对第四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定的高温可以使分子断裂

B.外力的介入可以使分子断裂

C.化学键的拉力并不是无限的

D.化学键的断裂需要漫长时间

从第二段文意看,对“倾向于保持不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是指电子很不容易稳定

B.这句话是指原子很不容易稳定

C.这句话是指原子具有稳定状态

D.这句话是指化学键具有稳定状态

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绝对零度时,原子倾向于随意运动

B.被化学键绑住后,原子很难自由运动

C.被化学键绑住后,原子仍然努力运动

D.原子的振动,是以“分离”抗争“束缚”的表现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