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继续教育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判断题]

高考改成6选3模式后,学生所选3门课必须包括理化生和政史地中各一门课()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高考改成6选3模式后,学生所选3门课必须包括理化生和政史地中…”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一个学生要从4个系当中挑选10门选修课程。他必须从每个系中至少选一门课。他的目的是要把10门课分到4个系中使
得他在4个领域中的“知识”最多。他认为如果他在某一个系中所选的课程超过一定的数目,那么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就不能显著增加。这既因为对他的理解力来说内容变得太复杂,又因为有些课程是互相重复的。因此他采取100分的标准把他的学习才能作为他在每一个系中所选课程门数的一个函数,从而得到表9-5(假定课程的分类满足每个系的先决条件)。把这个问题表示成一个动态规划模型并求出最优解。

表9-5

课程门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25

50

60

8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

70

9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40

60

8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关于新高考改革的内容,下面哪项是不正确的()

A.综合评价招生631模式中的3指的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占30%

B.6选3或7选3的三门科目的考试成绩以等级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C.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

D.新高考招生时录取批次将进行合并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以下说明和关系表,回答问题1~3。 [说明] 在一个大学的选课系统中,包括了学生、系、教师和课程方

阅读以下说明和关系表,回答问题1~3。

[说明]

在一个大学的选课系统中,包括了学生、系、教师和课程方面的信息。该系统中还包含了学生所选课程、成绩,教师所授课程,以及系开设的课程等信息。学生、教师、系和课程的属性如下:

学生:学号和姓名

教师:编号和姓名

系:系代号和系名

课:课程号和课程名

一个学生可以选多门课程,一名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也可以多名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不同专业间也可以开设相同的课程。

用E-R模型对大学选课的数据库进行描述。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某学生从6门课中选修3门,其中甲、乙两门课程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课方案共有 ()A.4种B.12

某学生从6门课中选修3门,其中甲、乙两门课程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课方案共有 ()

A.4种

B.12种

C.16种

D.20种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面属于2021年新高考方案的是()

A.总分值750分:3+1+2

B.所选择性考试科目,其所选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必须合格

C.2021年正式实施,语数外3门统考科目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D.2021年起,以院校专业组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档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江苏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后,关于高考成绩构成及计分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考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生总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B.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以每门150分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

C.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均为100分,所有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D.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均为100分,其中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2006年10月10日,江苏省教育厅将最终敲定的2008年普通高考方案上报国家教育部。此前,江苏省教育厅将此方案向社会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公示。新方案在原公示方案基础上做出了多项调整,其中之一是调整语文、数学、外语考试的分值:语文、数学各增至160分,外语降至 120分。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齐道兰认为,外语固然重要,但它是一门语言工具型学科,不一定要在高考中抬高到与语、数相等的位置,它的分值过大不利于选拔人才。无锡市梅村中学的胡平校长也认为,语、数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而外语更侧重于工具性,其权重从等同于语、数改为相差 40分,是比较合理的。

南京市中华中学副校长钱进认为,这种调整对过分强调语言做了弱化,这样一来,外语好的地区在总分上就讨不到那么大的便宜了。外语总分的“缩水”更加彰显了语文、数学的重要性。在新的教学工作安排上,学校不会对教学做很大调整,但是对基础学科的强化无可厚非。“数学和语文分数增加很大,加上外语的弱化,特别是附加分的分值也非常可观,因此一些学校会考虑在选修课中加大对语、数的学习力度。”钱进说。

许多农村中学的校长都反映,这次外语分数的降低有很大好处,以前农村外语教学一直是个难题,外语教师比较缺,好的教师请不来,差的教师要出去进修。同时,农村开设外语课的时间也比较晚,以前到初中以后,现在虽然有所提前,但与城市中学的外语教学差距还是很大,这次外语分数调低更加有利于城乡学生的公平竞争。

不过,也有校长对这一条表示不满。一位高中校长说,按方案说明,2008年的高考录取时是按语、数、外3门的总分划线的,总分差1分都可能被拦外,所以师生对这3门的分值变化非常敏感。一些外语教师担心,此举会影响到学校和学生对外语学科的重视程度。

2.早在1999年,教育部便开始在局部范围内实践高等学校考试制度改革,至今未曾间断。北京大学文东茅教授对《隙望新闻周刊》说:“每一项重大的高考改革政策的调整都依赖于社会条件,依赖于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依赖于人才观念的转变。”

1999年以高校扩招为信号,拉开了高考改革的序幕。

——经教育部批准,1999年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增幅达20%,人称“高校大扩招”。扩招的原因,一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人民群众更是普遍渴望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二是高校招生比例低、录取人数少、考大学难的现实,促使政府推行扩招。

——设置“3+X”科目考试方法,由各省根据情况设置“X”的具体科目。基础教育环节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给高考改革提出紧迫性任务。中学新课改,由于各个省的教材不统一,伴随其后的高考必然要做好相应配套工作,于是将高考权利从全国集中统一考试下放到各个省。

——全国招生网上录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应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全国招生网上录取系统,大大提高了录取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高校扩招后,大学录取对象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由原来作为培养精英的模式,转向了大众化教育模式。这种情况下,高校对于到底选择什么样的人才发生了变化。再加上高校对学生个性、对学校独特的学风强调得更多了,势必需要对原有高考制度的缺陷,加大力度进行弥补和修正。

3.据悉,2006年内地共有17个省市的学子向香港大学递交了4 848份申请。港大以写论文及考文法为主的英语笔试淘汰了大半内地申请者后,2 521名学生经过10多名教职员面试考核。面试中,每6位申请者组成小组进行讨论,由两位港大职员逐个“打分”。讨论主要以日常生活题目为主,例如以“卖盗版要不要受惩罚”等进行讨论。

据介绍,2006年报考港大的大部分内地省市的申请者,高考成绩均超过内地顶尖学府的入学分数线,如北京及上海分别有近4成及5成申请者的分数超过北大、清华的录取分数线,四川、陕西等地亦有6成申请人成绩高于顶尖学府。此外,广东省更有两名取得900分满分的状元,以及海南省仅差14分即达900分满分的尖子。 ’

港大教务长韦永庚指出,港大对申请人的成绩与面试表现同等重视,以免出现“高分低能”学生。如果是只求读书来港,完全不打算参与课外活动的“书呆子”,则不会被收录。最终有11名“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而被拒之门外。

另据了解,港大2006年录取的250名内地生中,年龄最小的仅十五岁,2/3为女生,主要来港攻读商科,也有不少选择理科。港大余下的20多名非本地生限额,会预留给来自瑞典、韩国等地的海外学生。该校预计2007年会稍微增加录取非本地生的名额。

4.高考实行分省命题是教育部多年倡导的一项高考改革措施,继上海(1987年)、北京(2002年)率先实行高考自主命题之后,自2004年起,先后增加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山东、安徽、江西、四川、陕西14省市单独组织本省市高考试题的命题工作。至 2006年高考,全国共有16个省市试行自主命题。至此,“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社会各界对分省命题最初的忧虑,也伴随着连续几年平稳的高考逐渐消除。

多年来,“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高考模式,因其具有公平、高效、权威的特点,成为社会最为认可的高校新生选拔方式。但这种简单化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考试理念与考试方式,因为无法兼顾各省经济、文化与教育水平的差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新课程全面推行的背景下,面临着许多压力与挑战。就此而言,分省命题因为充分考虑到各省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课程改革的实际,成为高考改革在坚持统——的基础上,走向多样化的关键步骤之一。它不仅为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外部评价机制,也为高考正确发挥“指挥棒”的作用提供了空间。同时,由于我国大学新生录取实行“分省录取”的模式,考生的竞争事实上主要来自省内。因此,采取“分省命题”的方式在与录取模式相一致的基础上,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的竞争压力和心理负担。

5.在宿州市教育局获悉,高考期间,宿州市(含砀山、萧县、灵璧、泗县)共发生u起考生舞弊事件,当地教育部门已做出严肃处理,同时向省招办进行了汇报。

据了解,2006年6月7日下午,在宿州市第九中学考场,宿州市报考体育专业的某中学学生孙某在参加数学考试时,因请刘某代考,被监考老师及时发现,对其进行了及时处理。宿州市招办郜主任介绍说:“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相关规定,宿州市教育部门做出了该考生各科成绩无效的处理决定,已报省招办批准。”

据郜主任介绍,高考期间,宿州市共发现11起考生作弊、请人代考的情况,其中以萧县情况最为严重,教育部门均已对这些违规考生做出了严肃的处理。

“这11起事件都是由监考老师发现的,他们非常负责任。”郜主任告诉说,“这为考生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以选拔真正的人才。”

6.澳大利亚首都于10年前取消了会考制度(相当中国的高考),改为以学生高中两年的综合成绩加上一次地区的“全澳等级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大学录取分,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大学录取的标准。这样就避免了偶然性,突出了平时学习的重要性,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学生每门功课的成绩是根据其高中两年期末考试、课外作业、作文和演讲4项成绩评定的,学校选取学生成绩最好的4门课合成个人原始分。由于没有统一教材,也没有统考,各校的试题有易有难,因此,个人原始分的“含金量”不同。这种录取制度有4个特点:(1)不以一考定终生。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平时的每一次考试和作业,打消临时抱佛脚和碰运气的侥幸心理;(2)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形成竞争机制。“全澳等级考试”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学校只有精选教材,精心教学,引进高质师资,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吸引更多的学生。各校之间的良性竞争促进了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3)强调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为将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4)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健康的学习。

7.中国政法大学对招生制度实行重大改革,本科分省招生计划首次按人口比例确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在两会上透露了这一消息。各省招生指标的计算方法是;用当年学校计划招生的2 000个指标除以13亿,再乘以省份的人口数,基本上就是下达到各省的指标数。在此基础上,考虑国家开发西部的政策、生源质量、地域因素等,确定本科招生分省计划。

中国政法大学的招生计划按人口比例确定,给现行高校招生指标分配制注入一针新鲜剂,有专家称之为,打破地域差异的破冰之举。新鲜的且是有助于高考公平的事,从常理上说,应该是引得多方拍手称快,引得应者云云的,可此举并没有引来多少的热情回荡。至少没有校长要想成为第二个。相反,却引来了众多的“清醒之音”。

据全国人大代表温俊义介绍,几所著名高校的本地生源比例分别是:北大17%,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设有如下的三个关系模式:S(SNO,SNAME,AGE,SEX)SC(SNO,CNO,GRADE)C(CNO,CNAME,TEACHER)(1)试写出检索学习″WANG″老师讲授课程的男学生的姓名(SNAME)的关系代数表达式。(2)试写出检索成绩(GRADE)不及格(<60)的学生的学号(SNO)、姓名(SNAME)和课程号(CNO)的关系代数表达式。(3)写出检索不.学C2课的学生的学号(SNO)和姓名(SNAME)的关系代数表达式。(4)索至少选修课程号为C2或C4的学生学号。(5)检索选修课程名为MATHS的学生学号与姓名(6)将学号S4选修课程号为C4的成绩改为85分。(7)将新课程元组('C10','PHYSICS','YU')插入到关系C中。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研究生基础课选课单在什么时候确定所选课程并交由学生签字()

A.开始上课前

B.首课结束时

C.上完所有课程之后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来看,中考政策改革趋势将历史、政治作为必考科目

B.北京高考为3+3模式

C.江苏高考为3+1+2模式

D.史地政在线课没有线下课程可以替代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设有关系模式:学生修课(学号,姓名,所在系,性别,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成绩)。设一个学生可选多门

设有关系模式:学生修课(学号,姓名,所在系,性别,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成绩)。设一个学生可选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被多个学生选。每个学生由学号唯一标识,一个学生只在一个系学习;每门课程由课程号唯一标识。每个学生选的每门课程有唯一的成绩。

(1)请指出此关系模式的候选键。

(2)写出该关系模式的函数依赖集。

(3)该关系模式属于第几范式?请简单说明理由。

(4)若不是第三范式的,请将其规范化为第三范式关系模式,并指出分解后每个关系模式的主键和外键。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