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技能鉴定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实验测得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外表面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为.1.4kW·m-2,把太阳当作黑体,估算太阳表面的温度。已知太阳的平均半径为7.0X108m,日地距离为1.5X1011m。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实验测得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外表面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为.1.…”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当太阳辐射以平行光束射向地球大气层时,要遇到空气分子、尘埃和云雾等质点的阻挡而产生()作用。
当太阳辐射以平行光束射向地球大气层时,要遇到空气分子、尘埃和云雾等质点的阻挡而产生()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温室效应可能意味着地球生命的起源和结束。由于它的作用,几百万
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命形态,也正由于它的存在,人类使自身的生存条件陷入了险境。 ②地球大气层对太阳的短波辐射是“透明”的,但在经由地面散射后形成的长波辐射面前又是“不透明”的,热量被两个聚光面俘获,并在它们之间完成热转换,这种现象使全球平均气温能够保持在15%左右。 ③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和微粒浓度如果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就会加剧,从而使整个地球变成一个真正的高压锅。 ④近年来,世界石油消费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石油燃烧后会使大气中的.2-氧化碳含量增加,而这种气体对温室效应的形成要负90%的责任。 ⑤甲烷和二氧化氮是另外两种不利于散热的气体,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也在增长。 ⑥从20世纪70年代起,地球气温确实在升高,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2毫米,这主要 是由于海洋受热膨胀和两极冰层解冻造成的。 ⑦如照此下去,21世纪的气温将 继续升高、 将助长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疾病的蔓延。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将遭到严重损害甚至变成荒漠,其他地区的暴雨和洪灾也将日益频繁。"-5海平面上升近一米时,将会薏;响到沿海三分之二人口的生活。 ⑧迄今为止,科学家尚无法准确预言何时将发生上述种种变化,但是他们认为,人类对气候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原文第②段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气温保持在15℃左右是由于热潼的转换。

B.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其热转换在大气层内完成。

C.地球俘获了太阳的辐射,并把它们全部转换成热量。

D.大气层经过太阳的辐射显得透明,从而俘获了太阳的热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宇宙射线是来自外太空的带电高能次原子粒子,它们可能会产生二次粒子穿透地球的大气层和表面。宇宙射线属于()。

A.电离辐射

B.非电离辐射

C.人工辐射

D.天然辐射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地球南北极上空,经常出现极光,下列关于极光成因的正确说法是()。

A.在地球南北两极,磁场活动异常活跃,磁场与大气层中的气体发生作用,形成了色彩艳丽的极光

B.地球南北两极气流活动活跃。气流与太阳光交互作用,摩擦放电,形成了极光

C.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在地磁作用下,聚集到南北两极,并且与大气层中的粒子冲撞产生了极光

D.南北两极大气层比其他地区厚,折射太阳光线的能力很强,照射到南北极区的光线大部分被折射回去,形成了极光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为了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冷墙体外表面应喷涂()。

A.白色

B.红色

C.兰色

D.黑色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①温室效应可能意味着地球生命的起源和结束。由于它的作用,几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命形态
,也正由于它的存在,人类使自身的生存条件陷入了险境。

②地球大气层对太阳的短波辐射是“透明”的,但在经由地面散射后形成的长波辐射面前又是“不透明”的,热量被两个聚光面俘获,并在它们之间完成热转换,这种现象使全球平均气温能够保持在15℃左右。

③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和微粒浓度如果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就会加剧,从而使整个地球变成一个真正的高压锅。

④近年来,世界石油消费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石油燃烧后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这种气体对温室效应的形成要负90%的责任。

⑤甲烷和二氧化氮是另外两种不利于散热的气体,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也在增长。

⑥从20世纪70年代起,地球气温确实在升高,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2毫米,这主要是由于海洋受热膨胀和两极冰层解冻造成的。

⑦如照此下去,21世纪的气温将继续升高,将助长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疾病的蔓延。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将遭到严重损害甚至变成荒漠,其他地区的暴雨和洪灾也将日益频繁。当海平面上升近一米时,将会影响到沿海三分之二人口的生活。

⑧迄今为止,科学家尚无法准确预言何时将发生上述种种变化,但是他们认为,人类对气候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原文第②段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气温保持在15℃左右是由于热量的转换。

B.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其热转换在大气层内完成。

C.地球俘获了太阳的辐射,并把它们全部转换成热量。

D.大气层经过太阳的辐射显得透明,从而俘获了太阳的热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在恒压下对某种滤浆进行过滤实验,测得如下数据:过滤面积为1m2,求过滤常数K及qe

在恒压下对某种滤浆进行过滤实验,测得如下数据:

过滤面积为1m2,求过滤常数K及qe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①彗星并非像地球那样是永久存在的星体,也不属于小行星一类。当彗星绕太阳运行时,其中一部分将蒸发
且永不再来。问题在于,彗星有可能并非在太阳灼热“怀抱”中完全蒸发、消失。实际上,如果彗星位于太阳附近过久,那么它必将走向最终的消亡。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彗星总能在其大部分形体蒸发之前脱离这一环境。

②当彗星上的冰气化后,就只剩下一些粉末,这些粉末在彗星表面形成了一个外壳。1986年,人们通过探测器对“哈雷彗星”进行观测时发现,这颗彗星的表面覆盖着一望无际的岩石灰尘。这种岩石外壳就像是从蒸发体上切下来的一样。

③尽管如此,彗星体内的一部分物质在每次接近太阳时都会损失掉一些。因此,彗星的寿命相对来说是比较短暂的,即使是形体巨大的彗星在成百上千次地接近太阳后都必将步入消亡。天文学家们曾对一些小型的彗星进行了观测,发现它们当中的一些坠入太阳后,就永远地消失了,而另一些则自动破裂,然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些彗星只剩下了一个岩石芯,不过,很难将它与小行星区分开来。其他一些几乎所剩无几。同时,气体蒸发并分散到空间里,尘埃微粒也伴随着气体蒸发而分开来,并运动到彗星轨道中,沿轨道飞,逐渐变得稀疏,但是在彗星通常所在之处却仍保持得很密集。

④1833年11月13日,地球和一个已经死亡了的彗星的尘埃云相撞。但这一碰撞并没给地球带来什么损失;相反,却呈现出一片壮观的景象。当时,新英格兰上方的天空变得像放焰火一样。无数的尘埃微粒穿过大气层形成了线条状,又逐渐变得像正在下落的晶莹发亮的雪花状,但最终还是没能到达地面。旁观者们被这种情景吓得不知所措,他们以为天上所有的星星正在下落。启示录上曾写道:“世界末日到’来之际,群星将会从天而降。”于是乎,人们便认为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转眼到了第二天,太阳仍像往常一样升起在天空,而第二天晚上,天空中依旧是群星璀璨。

⑤一年在有些时候天空中的陨星数量比平时要多,但1833年却是个例外,因而它激发了科学家们对陨星更进一步的研究。

“这一环境”指的是()

A.彗星运行的环境。

B.地球附近的环境。

C.彗星形成的环境。

D.太阳附近的环境。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包围整个地球的空气总称为大气,在大气层内温度、压强等随高度发生变化,按其变化特征,可将大气分为()。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大气层

D.高温层

E.外层大气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地壳是固体地球最外的一圈,地壳表面在陆地上直接暴露出来,有水体的地方特别是()。
地壳是固体地球最外的一圈,地壳表面在陆地上直接暴露出来,有水体的地方特别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层,可以减少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A.正确B.错误

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层,可以减少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A.正确

B.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