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急性颅内压增高已出现脑疝症状时,最好首先选用()。

A.20%甘露醇1~2克/公斤/次

B.25%山梨醇1~2克/公斤/次

C.50%葡萄糖1克/公斤/次

D.甘油口服10毫升,每日3次

E.做腰穿降颅压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急性颅内压增高已出现脑疝症状时,最好首先选用()。”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关于头痛的诊断要点说法正确的是()。

A.伴剧烈呕吐者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在呕吐后减轻者见于小脑肿瘤

B.伴眩晕者见于小脑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C.伴视力障碍、瞳孔大小形态或眼底改变者见于脑疝

D.慢性头痛突然加剧并有意识障碍者提示可能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

E.慢性进行性头痛出现精神症状者应注意感染性疾病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患儿,男,7岁。以流行性乙型脑炎为诊断收入院,第6天出现剧烈头痛、烦躁、呕吐为喷射状,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不等大,患儿最可能发生了()

A.颅内压增高

B.脑栓塞

C.脑疝

D.颅内出血

E.惊厥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严重者可因急性颅内压增高而引发枕骨大孔疝,所以应用脱水剂时要快速、大量,使颅内压极快降至正常。()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2颅内压增高最严重的后果是()

A.颅内感染

B.呕吐

C.视神经乳头水肿D脑疝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形成脑疝的根本原因是()

A.脑水肿

B.慢性颅内压增高

C.脑挫裂伤

D.颅骨骨折

E.颅内各腔压力差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单选题】双侧瞳孔缩小见于()。

A.颅内压增高

B.阿托品中毒

C.脑疝

D.乐果中毒

E.硬脑膜下血肿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颅底骨折病人,忌做腰椎穿刺和耳鼻堵塞,其目的是()

A.防止颅内继发感染

B.防止颅内压增高

C.防止头痛

D.防止脑疝形成

E.以上都不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瞳孔散大症状多见于下列的疾病是()

A.颅内压增高、颠茄类药物中毒

B.有机磷农药中毒

C.小脑幕裂孔疝

D.氯丙嗪药物中毒

E.颅内压增高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高血压脑病的特征,哪项是错误的()。

A.可发生于嗜铬细胞瘤

B.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

C.大多数伴有急性水肿表现

D.发作时先有血压突然升高

E.可发生于急进性高血压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患者,女性,60岁,晨起不慎滑倒,发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言语障碍,3小时后入院,立即予以心电监护
,吸氧,遵医嘱予以20%甘露醇、营养神经等治疗,患者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尿急,无意识障碍。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5年。入院时体检:双侧瞳孔均2.0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GCS评分12分,BP185/112mmHg、神志清晰,运动性失语,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鼓腮、示齿、噘嘴不能,伸舌右偏,右侧上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右上肢肌力2级、下肢3级。右下肢病理征(),脑膜刺激征(-),右侧偏身深浅感觉减退,双眼右侧同向偏盲。急诊CT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基底节和周围白质界限模糊。入院诊断:急性脑卒中。

(1)脑出血患者常伴随颜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的三联征是()。

A、头痛、呕吐、眩晕

B、头痛、呕吐、癫痫

C、头痛、呕吐、视神经水肿

D、头痛、呕吐、复视

(2)该患者被急送到医晓应立即接受的检查是()。

A、心电图

B、胸片

C、胃镜检查

D、头部CT

(3)下列对于该患者的急诊处理中错误的是()。

A,勤翻身拍背

B、控制血压

C、降低颅内压

D、适当使用止血药

(4)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为()。

A、外伤

B、感染

C、情绪激动或用力过度

D、睡眠

(5)如果该患者伴脑疝形成,最需要的急救措施是()。

A、脑CT

B、腰椎穿刺

C、静脉滴注甘露醇

D、脑f血管造影

(6)在急诊科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有哪些护理观察要点?

(7)急诊科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即刻总体评估和急救包括哪些内容?

(8)急诊科护士在护理急性脑卒中患者过程中,预见性护理在降低患者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方面有哪些护理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中,下列正确的是()

A.伤后昏迷数小时到数周以上

B.常有生命体征改变

C.腰椎穿刺脑脊液可呈血性

D.常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