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家的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①1866年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 ②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③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答案
收藏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家的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866年,孟德尔将研究结果整理成论文发表

B.1900年,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遗传规律

C.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并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

D.表现型仅与基因型有关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以下哪一点不是现代科学教育的特点()?

A.在教育目标上,现代科学教育不仅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而且训练人的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提高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等

B.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性,让学生动手、动脑,参加实践活动并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情感和态度

C.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让儿童完全模仿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从小就能体验科学探索的完整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D.在教育内容上,强调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科学家运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试管牛时,首先用激素促进良种母牛超数排卵,然后进行体外受精和培育,最后把胚胎送入母牛子宫内,孕育成小牛产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供体与受体在胚胎移植前后的生理环境须保持一致

B.受体在孕育过程中,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不受任何影响

C.受体对外来胚胎一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D.须配制一系列不同成分的培养液以培养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模拟)造血干细胞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成功归巢到造血组织,分化产生全部血细胞类型维持生命。一直以来由于观测手段有限,科学家对归巢的探索进展缓慢。2018年11月,中国科学院某研究团队历时6年整合了遗传调控、免疫荧光标记和活体成像等多种技术,在模式实验动物体内直接观测到了新生造血干细胞归巢的完整过程。由此可见()①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导致了人们对归巢认识的无限性②人们进行探索研究是基于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③实践手段的进步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能力④人们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归巢全过程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粉笔模考)从地球的情况来做比较,甲烷与生命现象的联系非常密切,地球大气的甲烷大多是由“产甲烷菌”产生并且排放出来的。尽管如此,发现火星大气中甲烷含量的周期性变化,____。科学家们推测,这种周期性的现象,可能是因为火星在夏天气温升高,地表下的蓄水层发生融化,因而火星土壤中液态水与岩石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出了甲烷,进入火星大气。还有一种可能,这些甲烷是在远古产生出来,随后被封冻在了火星土壤中,随着土壤季节性的融化,甲烷气体再被逐渐释放到大气中。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也给科学家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

B.却也不能说明火星中的甲烷由产甲烷菌而来

C.为人们探索火星生命现象提供了强大信心

D.却给科学家们提出了研究产甲烷菌的新方向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10%,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这一现象表明,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因此科学家称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为“暗物质”。然而,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对此,你认为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事实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质可能存在,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将为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C.暗物质可能存在于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D.人类探索至今,仍未发现暗物质,暗物质还有待人类继续探索和发现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美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栽培大豆患萎黄病,使产量下降,70年代以来,美国科学家在我国找到野生大豆,引进美国与当地大豆杂交,培育出新一代抗萎黄病的优良品种,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基因的多样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科学家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生命的奥秘。在下列科学研究过程中,主要研究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

B.巴甫洛夫研究条件反射的建立

C.孟德尔发现遗传的基本规律

D.海尔蒙特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水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哪一位不是1900年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3位科学家之一()

A.狄.弗里斯

B.柯伦斯

C.柴马克

D.魏斯曼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太阳放出的大量中微子向地球飞来,但实验测定的数目只有理论的三分之一,后来科学家发现中微子在向地球传播过程中衰变成一个子和一个τ子.若在衰变过程中子的速度方向与中微子原来的方向一致,则τ子的运动方向()

A.一定与μ子同方向

B.一定与μ子反方向

C.一定与μ子在同一直线上

D.不一定与μ子在同一直线上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科学家最近找到了造成老化的原因,原来是决定性别的两枚染色体中的X染色体作祟所致。比利时科学家在最近出版的英国医学周刊《柳叶刀》上表示,他们从比利时北部弗兰德斯数百名志愿者体内取出白血球,检查其中染色体端粒的长度,结果发现,受试者父女、母子、母女与其他兄弟姐妹彼此间的端粒长度大致相同,而父子或者配偶之间的染色体端粒长度则有别。研究人员说,这显示遗传因素,具体而言,就是X染色体发挥了影响力。女性拥有两个X染色体,都来自双亲,男性则拥有一个遗传自母亲的X染色体,以及遗传自父亲的Y染色体。负责这项研究、目前任教鲁汶大学的史泰森说:“我们的观察结果是,老化的过程可能与X染色体有关。”他【 】还需要作更多的研究才能证实这点,但是目前已看得出X染色体中两个有意思的基因,可能影响端粒缩短的速度。其中之一是对稳定端粒非常重要的一种蛋白质基KCL。另一个基因是在分泌抑制细胞老化的化学物质氧化氮过程中扮演要角的AGTR2。此外,同龄男女比对结果显示,女性的端粒较男性长,这说明了何以一般而言女性比男性长寿。研究报告作者推断,雌激素能够刺激端粒,因此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医界早在3年前就发现端粒可能是造成老化的因素。最近美国科学家更声称他们可利用储存的血样,预先推断某人60岁以后的健康情形。端粒较短者日后出现老化有关疾病的概率较高,75岁以前因肺炎与心脏病去世的概率,也较常人高出1倍。不过除了端粒的影响,环境与生活方式,例如吸烟、酗酒、运动、压力大等,也是影响老化的重要因素。阅读以上文章,回答 46~50 题第 46 题 关于老化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化可能与决定性别的X染色体有关

B.老化可能与端粒缩短速度有关

C.老化与雌激素无关

D.老化与生活方式有关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