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技能鉴定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答案
收藏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国内政局混乱

D.工业结构不合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中国的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到1919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达到了()人左右。

A.60万

B.100万

C.200万

D.500万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C.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D.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表示:“英国宁愿耗尽它最后一个金币,也要保持对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海军优势。”华盛顿会议上,把他的这种愿望化为泡影的是()

A.《四国条约》的签订

B.《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签订

C.《九国公约》的签订

D.《中日协定》的签订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是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注重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斯科特在管理史上之所以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

A.他是工商业心理学的开创者

B.他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人事管理领域

C.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出了一种对战士进行分类和对军官候选者进行测试的制度

D.他是行为科学的先驱者

E.他把心理学应用于管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金融贸易方面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国家及海外殖民地联系在一起,组成货币集团并相互对抗。为改变这一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西方国家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签订《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 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飞行员能抓到子弹,是因为()

A.飞行员的反应快

B.子弹相对于飞行员静止

C.子弹已经飞得没有劲了,快要落在地上了

D.飞行员的手有劲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加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重要宣言或公告,这主要说明()

A.英美开始关注日本侵华问题

B.中国取得与英美同等的国际地位

C.中英美在对日作战中需要相互支援

D.英美把打败日本作为首要战略目标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有人曾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形象地比喻为:两个小孩打架将一群大人牵扯进来引发的更大规模殴的过程。其中“两个小孩”寓指()

A.德国和法国

B.意大利和法国

C.奥地利和塞尔维亚

D.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曾获得“国家荣誉勋章”的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是谁()

A.傅小凡教授

B.邓子基教授

C.张亦春教授

D.潘懋元教授

E.易中天教授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