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

A.9时-14时

B.9时30分-14时

C.10时-15时

D.11时-16时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温室效应是大气能使太阳()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

A.短波辐射,短波辐射

B.长波辐射,长波辐射

C.短波辐射,长波辐射

D.长波辐射,短波辐射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对气溶胶直接和间接效应描述正确的是()。

A.直接效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进行反射,从而降低地表温度

B.间接效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进行反射,从而降低地表温度

C.间接效应通过改变云微物理过程,从而降低地表温度

D.直接效应通过改变云物理过程,从而降低地表温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为什么不同的出生时间和地域会对人的命运产生影响呢?究竟是谁在人出生以前,就开始对人的命运指手
画脚呢?

科学家认为,隐藏在时间和地域背后的神秘力量很可能是太阳射线。 因为,出生时间和地点不同,实际上对应的是太阳辐射程度的不同。一般来说,赤道获得的辐射最多,而在北半球,辐射通常会在6、7月份才达到高峰。即便是在同一纬度的区域,冬天受到的辐射也要远远低于夏天受到的辐射。这些都是因为地球是圆的,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是随——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就对辐射敏感程度来说,人的生殖细胞的敏感度要高于体细胞,人在胚胎期的敏感度要高于出生后,而且人在胎儿时期所受到的辐射,会对后来的发育和成长造成长久影响。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较高的辐射水平会给胚胎和胎儿的免疫系统增加压力,或者会使它们的DNA发生突变,从而使它们更容易患上某些疾病(或者永远不会患有某些疾病),而且这种突变还会对大脑的形成和寿命的长短造成影响。12月出生者之所以活得更久,其原因可能是他们的母亲在3月份怀孕,使他们躲避了比较强烈的辐射。

研究人员还把人的理论数学水平作为衡量一个人创造力的一个指标,并以此分析了.世界上最富创造力的数学家的情况,结果发现,大部分最富创造力的数学家的母亲大都是在当年太阳辐射由最强烈开始转弱的时节受孕的。这表明数学家们在母体内受到了特定的辐射,这种辐射可能赋予了他们卓越的数学创造力。

为什么在北纬53°的地方盛产数学家呢?研究人员认为,这很可能是因为紫外线辐射在这个区域因磁场等因素的影响,而在短时间内常发生较大变化的缘故。正因为这个区域的紫外线变化无常,对胎儿产生了影响,给了胎儿一定的奖赏——让他们拥有数学天赋。

选自赵尚泉《谁在对命运指手画脚》,《科海故事博览》2007.10

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最合适的词语。

A.纬度

B.时间

C.辐射

D.太阳射线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有关太阳总辐射的定义,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从空间4π立体角范围内接收到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

B.水平面从上方2π立体角范围内接收到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

C.从太阳光入射方向接收到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D.从空间4π立体角范围内接收到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反射辐射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地球上的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太阳辐射能量的99.9%集中在0.2~10微米(μm)的波段。目前气象站主要观测的是短波辐射,其波长范围为(),其中的波长短于0.4μm的称为紫外辐射,0.4~0.73μm的称为可见光辐射,而长于0.73μm的称为红外辐射。

A.<0.4μm

B.0.29~0.73μm

C.>3.0μm

D.0.29~3.0μm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①温室效应可能意味着地球生命的起源和结束。由于它的作用,几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命形态
,也正由于它的存在,人类使自身的生存条件陷入了险境。

②地球大气层对太阳的短波辐射是“透明”的,但在经由地面散射后形成的长波辐射面前又是“不透明”的,热量被两个聚光面俘获,并在它们之间完成热转换,这种现象使全球平均气温能够保持在15℃左右。

③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和微粒浓度如果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就会加剧,从而使整个地球变成一个真正的高压锅。

④近年来,世界石油消费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石油燃烧后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这种气体对温室效应的形成要负90%的责任。

⑤甲烷和二氧化氮是另外两种不利于散热的气体,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也在增长。

⑥从20世纪70年代起,地球气温确实在升高,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2毫米,这主要是由于海洋受热膨胀和两极冰层解冻造成的。

⑦如照此下去,21世纪的气温将继续升高,将助长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疾病的蔓延。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将遭到严重损害甚至变成荒漠,其他地区的暴雨和洪灾也将日益频繁。当海平面上升近一米时,将会影响到沿海三分之二人口的生活。

⑧迄今为止,科学家尚无法准确预言何时将发生上述种种变化,但是他们认为,人类对气候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原文第②段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气温保持在15℃左右是由于热量的转换。

B.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其热转换在大气层内完成。

C.地球俘获了太阳的辐射,并把它们全部转换成热量。

D.大气层经过太阳的辐射显得透明,从而俘获了太阳的热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温室效应可能意味着地球生命的起源和结束。由于它的作用,几百万
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命形态,也正由于它的存在,人类使自身的生存条件陷入了险境。 ②地球大气层对太阳的短波辐射是“透明”的,但在经由地面散射后形成的长波辐射面前又是“不透明”的,热量被两个聚光面俘获,并在它们之间完成热转换,这种现象使全球平均气温能够保持在15%左右。 ③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和微粒浓度如果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就会加剧,从而使整个地球变成一个真正的高压锅。 ④近年来,世界石油消费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石油燃烧后会使大气中的.2-氧化碳含量增加,而这种气体对温室效应的形成要负90%的责任。 ⑤甲烷和二氧化氮是另外两种不利于散热的气体,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也在增长。 ⑥从20世纪70年代起,地球气温确实在升高,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2毫米,这主要 是由于海洋受热膨胀和两极冰层解冻造成的。 ⑦如照此下去,21世纪的气温将 继续升高、 将助长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疾病的蔓延。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将遭到严重损害甚至变成荒漠,其他地区的暴雨和洪灾也将日益频繁。"-5海平面上升近一米时,将会薏;响到沿海三分之二人口的生活。 ⑧迄今为止,科学家尚无法准确预言何时将发生上述种种变化,但是他们认为,人类对气候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原文第②段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气温保持在15℃左右是由于热潼的转换。

B.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其热转换在大气层内完成。

C.地球俘获了太阳的辐射,并把它们全部转换成热量。

D.大气层经过太阳的辐射显得透明,从而俘获了太阳的热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列关于臭氧的描述正确的是()。

A.起保护作用:能够吸收一部分UV-B(波长290~300nm)和全部的UV-C(波长<290nm),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B.臭氧吸收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大气温度在50km左右有一个峰

C.平流层臭氧含量越多地面温度越高,太阳紫外辐射地面的能量就越小

D.平流层臭氧减少,使到达低层大气的UV-B辐射增加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慢性暴露于太阳紫外线辐射、高温和灰尘和病毒制剂,是翼状胬肉最常见的致病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地球表面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的辐射能量转化成能被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化合能。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吸收的主要是太阳光中的绿光

B.植物的绿色是反射的太阳光中的绿色

C.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是不一样的

D.植物在不同时间的光合作用效率不一样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地球表面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的辐射能量转化成能被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化合能。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吸收的主要是太阳光中的绿光

B.植物的绿色是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绿光

C.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是不一样的

D.植物在不同时间的光合作用效率不一样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