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A.替皇帝起草诏令

B.审核诏令内容

C.负责诏令执行

D.负责监察百官

答案
收藏

B、审核诏令内容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隋代至唐代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复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主要表明()

A.吏治渐趋清廉化

B.部门间关系更融洽

C.官员日趋专业化

D.中央集权显著加强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2020·四川绵阳二模·唐高祖时,尚书省在中央体制中居核心地位。玄宗开元年间,中书门下成为超越三省的机构。唐中后期,三省固有的职权逐渐弱化。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三省六部制被中书门下取代

B.唐中后期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C.官僚制度运行是动态的过程

D.唐中后期三省地位逐渐弱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大臣王珪说:“诏敕或有差失,则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文中两个分别是()

A.中书 宰相

B.中书 门下

C.中书 尚书

D.尚书 中朝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事”等宰相名号,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避免出现权臣专权

D.使三省六部间相互牵制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唐朝开元年间的一些政务文书显示,中书省官员署名之后,门下省官员写上“奉敕如右,牒到奉行”,注明时间并署名。这表明中书、门下两省()

A.行使宰相职权

B.有分工无牵制

C.共掌军政大权

D.地位高低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江苏)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据《川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则天借故下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

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

B.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

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

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唐制,中书省设中书舍人六员,负责起草诏书,并分工审查六部所上奏表,对有关政事向宰相提出意见。草诏时如认为旨意有不妥,可将其奉还,拒绝为其“撰词”。这一制度()

A.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

B.表明中枢决策机构权力下移

C.使中书省取代了门下省

D.致使三省六部制原则被破坏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徵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这表明当时()

A.官僚体制尚可制约皇权

B.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

C.门下省掌控最高决策权

D.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素质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后诰敕没有颁行。材料反映了唐朝()

A.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B.给事中负有起草诏敕职责

C.中书省权力远远超越门下省

D.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