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阅读下面的公文文稿,作答后面的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同意你校设立新材料研究室的请示东海市职业学校:你校东职发[1998]9号《东海市职业学校关于设立新材料研究中心的请示》以及东职发[1998]15号文收悉,经研究讨论,兹批复如下:(一) 不同意在你校设立新材料研究中心,其理由恕不详述。(二) 目前可在你校先行设立新材料研究室。(三) 拟原则同意在你校修建新材料检测实验楼,有关具体事宜待专门批复。专此函复。东海市教育局一九九八年五月三十日文稿标题结构的不规范之处是()。

A.不是一个偏正短语

B.缺少作者

C.缺少文种

D.缺少介词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阅读下面的公文文稿,作答后面的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下面的案例,作答第1~3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998年某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决定一经济合同无效,合同一方当事人不服,经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复议后,对复议决定仍然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经复议维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决定,合同一方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诉,应以()为被告。

A.某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B.某省人民政府

C.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D.A和C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面的案例,作答第4~6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在实施地方机构改革后,某省财政厅税政处人员编制从原来的7人减少到4人,实有人员4人。人员精简了,扯皮的事少了,但该处张处长却感到事务繁忙、没有头绪,事情还是那么多,原来两个人干的活现在压到了一个人身上。因此,该处又从下面的一个县的财政局借调了一名办事员,该县财政局领导也很支持和配合。张处长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将来这位办事员离开了,还可以从其他县借调人员,既不占编制,还不用发工资。该机关出现借调基层人员的现象,你认为主要原因有()。

A.基层单位人员较多

B.职能转变不到位

C.管理手段落后

D.行政经费太少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作答后面的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是指()。①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②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③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达到人均10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④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人均800美元,实现小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你觉得今年难度较大的题目有哪些请在下面的选项中选出相应题号()
A.并在本小题后面的方框内谈谈你觉得难在哪里难答的原因是什么(温馨提示:带*号的方框必须填写,不然提交不了本问卷!)B.比如:因为无法读懂文本的内容,无法理解题目的意图,自己的积累不够,自己阅读的文学作品太少,文学素养不够,高一高一对语文重视不够,等等。大家根据自己的答题体验,如实填写C.信息类第1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B.材料一

C.

D.材料二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材料题通读正面的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每小题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可填入相应空白处的最佳选择()

A.s

B.like

C.xcept

D.esides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材料题通读正面的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每小题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可填入相应空白处的最佳选择()

A.if

B.ecause

C.so that

D.in case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材料题通读正面的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每小题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可填入相应空白处的最佳选择()

A.wanted

B.had

C.owned

D.njoyed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三)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孔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

(三)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孔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日:“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本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作者是谁?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牛汉《根》一诗,然后回答 30~32 小题。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

阅读牛汉《根》一诗,然后回答 30~32 小题。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是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1973年

第 30 题 这首诗表现了“根”哪三方面的特征?(4分)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