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继续教育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30年,初步形成了一套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干部队伍建设

的基本制度,包括()

A建设分部分及挂历干部的制度

B注重干部制度的系统与配套建设

C注重干部制度的探索与创新

D以上说法均正确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30年,初步形成了一套与社会主义计…”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党中央初步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指出经济建设()。

A.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符合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B.必须量力而行,循序前进,经过论证,讲求实效,使生产的发展同人民生活的改善密切结合

C.必须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关于1957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新中国历史,论述正确的有()。

A.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大跃进”运动造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最重的挫折和损失

C.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

D.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

B.实行改革开放的观点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

D.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观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在新世纪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

在新世纪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在新世纪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新中国成立前28年,党对干部制度建设进行了认真探索,干部制度建设从起步到逐步发展,形成了一套
较为系统的适应革命战争需要的干部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在新世纪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几十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北京税务博物馆内,一张张照片和税票记录着时光。工商业税、货物税、盐税、关税、印花税、遗产税、交易税、屠宰税、房产税、地产税、使用牌照税、牧业税……改革开放前,国家税收体系的初步建立,为新中国迅速恢复生产和开展建设提供了支持和保障。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财政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受到重视。198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获人大通过,税制改革以适应对外开放需要、建立涉外税收制度为突破口向前推进。而1983年到1984年的先后两次“利改税”,则把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以税收的形式固定下来,引领中国税制改革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历史性的一刻定格在1994年,那一年,分税制的引入开启国税地税分设的历史,我国对工商税制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深刻的一次改革:建立了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体系,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统一个人所得税制,撤并和开征了一些地方税种。阅读上述材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建国后的税收体有涉外相关制度

B.分税制开启了国税地税分设的历史

C.利改税确定了国家与企业的新型分配关系

D.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体系始于1983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党的()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十一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五大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