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案例一】王某因故意伤害他人致其死亡,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王某在劳动时

【案例一】

王某因故意伤害他人致其死亡,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王某在劳动时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案例思考】

1.对王某应该如何处理?(10分)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案例一】王某因故意伤害他人致其死亡,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因怀疑同学偷了手机,13名未满18岁的学生在班长的带领下“动用私刑”,先后4次集体殴打同学周某,第4次时17岁的周某被殴打致重伤。13名未成年学生因涉嫌故意伤害坐上了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A.法律保护我们成长

B.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权利,我们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

C.我们要学会依法办事,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

D.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未成年人也同样如此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若王某在暴力抗税过程中过失致税务人员甲死亡,则王某的行为构成()。

A.故意伤害(致死)罪

B.抗税罪

C.抗税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D.过失致人死亡罪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情形中,应按照非法拘禁罪论处的是()

A.赵某为索取赌债而非法扣押他人并使用暴力致其重伤

B.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时,剥夺被组织人人身自由的

C.王某非法拘禁他人,因捆绑过紧,致使被害人严重残疾

D.成某要求本厂的职工不得擅自离开工厂大院,每天必须超额完成工作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

B.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2016司法考试真题)

C.丙酒后开车被查。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

D.丁敲诈勒索陈某。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行为,不构成拐卖妇女罪的是()。

A.甲以出卖为目的,收买一妇女

B.乙实施拐卖妇女的行为,但没有获利

C.丙在拐卖妇女过程中致其死亡

D.丁打着介绍婚姻的幌子,与妇女李某串通,将李某以被拐卖妇女的名义卖给他人,一旦钱财到手便逃之夭夭,数额较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2014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危害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有()。

A.甲为索取债务,将邹某关押在一居民楼里,邹某在逃跑时不慎摔死

B.乙在菜场卖菜时辱骂顾客王某,致王某情绪激动,心脏病突发而猝死

C.丙违章驾车,将行人赵某撞成重伤后逃跑,赵某因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丁将陶某打晕后以为其已经死亡,就将陶某抛掷到水库中,陶某溺水死亡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选项中,危害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有()。

A.甲为索取债务,将邹某关押在一居民楼里,邹某在逃跑时不慎摔死

B.乙在菜场卖菜时辱骂顾客王某,致王某情绪激动,心脏病突发而猝死

C.丙违章驾车,将行人赵某撞成重伤后逃跑,赵某因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丁将陶某打晕后以为其已经死亡,就将陶某抛掷到水库中,陶某溺水死亡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列选项中,危害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有()。

A.甲为索取债务,将邹某关押在一居民楼里,邹某在逃跑时不慎摔死

B.乙在菜场卖菜时辱骂顾客王某,致王某情绪激动,心脏病突发而猝死

C.丙违章驾车,将行人赵某撞成重伤后逃跑,赵某因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丁将陶某打晕后以为其已经死亡,就将陶某抛掷到水库中,陶某溺水死亡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1996年,孙某、赵某、钱某三人在某市A区故意伤害李某致李某死亡,A区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998年2月和12月赵某和钱某分别到案,后因证据不足,公安机关释放了赵某和钱某,二人一直在A区务工。2018年7月孙某因在某市B区抢劫被捕,后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在某市B区服刑,服刑期间发现其和赵某、钱某在1996年的共同伤害案,经过侦查,检察院对赵某、钱某、孙某审查起诉,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A.对赵某应当法定不起诉

B.对钱某应当法定不起诉

C.孙某只能由服刑地法院审判

D.若孙某数罪并罚可能被判处死刑,应将孙某单独移送到中院审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2000年7月某日,被告人王某、李某、张某在某公园售票处商定,由李某负责望风,王某、张某混入购票的人群行窃。后王某、张某挤入购票人群,王某窃得一游客钱包(内有人民币200余元),欲逃离现场时,被发现。民警胡某与几名群众即上前抓捕王某、张某。王某向东逃离200余米后,掏出随身携带的尖刀刺破胡某主动脉,致胡某因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王某逃走。张某向西逃离100余米后,被群众抓获。李某则乘乱逃走。后王某、李某均被抓获。问:1)王某、李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2)王某、李某、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