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判断题]

民国时期我国开始畜禽人工授精试验。()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民国时期我国开始畜禽人工授精试验。()”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我国近代意义上的司法警察出现于()。

A.民国时期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清朝末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我国畜禽防疫工作的方针是综合防疫。()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我国畜禽个体生产水平低、饲料报酬低、劳动生产率低和人均畜产品占有量低,这说明我国()。

A.畜禽产品生产水平相对较低

B.畜禽产品质量水平不高

C.饲草饲料资源相对紧缺

D.畜牧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弱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香稻也是稻家族中的明珠。江永香稻以其隽永的芒香,独特的风味而闻名于世。然而江永香稻只限于江永县源口乡那几亩田,倘移别处,则香味丧失殆尽。而且香稻只能一年一熟,亩产不过百来斤。从1974年起,我国开始香稻试验研究。几经失败后,终于找到了一棵具有香味、早熟矮秆的植株,把她请到温室后,居然"生儿育女"了。经过十年的迟中选早,高中选矮,终于培养出一个不择土质,具有香味,适合南方栽培的早熟品种,这就是"涟香一号"。先后在不同的田块中试种,均获成功,亩产达千余斤。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香稻独特风味

B.我国进行香稻试验研究的背景和过程

C.香稻试验研究的巨大意义

D.要大力推广想到新品种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通知这一文种产生于()。

A.民国时期

B.中共苏维埃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20世纪50年代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辅助生殖技术不包括()。

A.体外受精(IVF)

B.供精人工授精(AIH)

C.夫精人工授精(AID)

D.克隆技术(CLONE)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第一次全国家畜繁殖与人工授精学术讨论会召开的年份是()

A.1958

B.1968

C.1978

D.1988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一、注意事项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一、注意事项

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二、给定资料

1.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全国3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不少地区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水源地呈缩减趋势。据最近调查,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222个地表饮用水源地平均水质达标率只有72%。

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大范围生态恶化、高风险自身污染,使农业、农村环境承受着双重压力。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的9%,灌溉用水、化肥和农药的消费总量却分别占世界的14%、35%和20%。平均每公顷施肥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4公斤增加到现在的400多公斤,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认定的225公斤的安全上限。目前,我国使用的农药中70%是杀虫剂,杀虫剂中70%是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中70%是高毒高残留品种。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屡有检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相关调查也显示,我国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平方公里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

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力产生的工业污染迅速蔓延。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污灌面积由1978年的约4000平方公里增加到2003年的3000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10%,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已占污灌区面积的64.8%。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被占用或毁损的农田为1300平方公里。此外,农村地区基础生活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的滞后造成生活污染加剧。每年产生的约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2008年9月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对于农村环境质量的评价仍局限于局部地区和定性描述分析。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为:生活污染加剧,面源污染加重,工矿污染凸显,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生态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止。未来一段时期,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我国经济社会将进一步发展,人口将进一步增加,资源开发力度、农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我国农村环保工作薄弱,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监管能力不强,农村环境管理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只有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更大的气力,作更大的努力,才能遏止农村环境污染扩大的趋势,切实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2.近年来,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化肥的使用量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在有的地区,氮肥使用量、磷肥的使用量严重超标,使用化肥的强度也大大超标。由于过量使用化肥,一方面,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另一方面,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等物质的污染且情况严重。另外,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由于多数农民不掌握科学施肥技术,化肥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发达国家为60%~70%)。在蔬菜、花卉、水果等作物上,有些地区甚至出现氮磷肥利用率仅10%的现象。

由于氮肥过量使用,未被植物吸收的部分通过地表径流、淋洗和蒸发等,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每年有若干数量的氮通过地表水径流到江河湖泊,或进入地下水,或进入大气。

目前大多数农民对化肥、农药等安全使用标准、合理使用准则、特性等缺乏了解,随意加大使用剂量,甚至超范围使用。在有的高产地区,每年施用农药30多次,每公顷用量高达300公斤,过量使用、利用率低的问题十分严重。在一些农业主产区,农药施用次数过于频繁。令人忧心的是,一些地方的农药施用量每年仍以10%的速度递增。此外,受利益驱动,偷偷使用已被禁用农药的现象仍有存在,同时许多劣质、冒牌农药的使用也加重了这一问题。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由于缺乏对畜禽养殖及其污染物排放的有效管理,其造成的污染也已成为一个大问题。目前,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在建立之初就缺乏对畜禽粪便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总体考虑,致使相当一部分畜禽粪便被直接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一方面与农田流失的氮、磷等一同导致了河流、湖泊、近海海域的富营养化;另一方面畜禽粪便中的各种病原体对水体污染影响巨大,成为引发水体有机污染的重要原因。畜禽粪便还污染了周边环境,极易引发疾病流行。

目前由于使用的绝大部分农膜为不可降解塑料,在土壤中自然降解需要200年以上时间。随着使用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若得不到及时回收,天长日久,农膜、碎片不断积累在土壤中,土壤的结构和可耕性遭到破坏,地力下降,必将对作物生长产生直接影响。以小麦为例,每亩地残留2.5公斤,小麦亩产将减少7%,如果连续使用5年,每亩地将残留12.5公斤,小麦亩产就减少约25%。大量残留地膜难以降解,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将带来难以解决的污染危害,严重污染农业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不容忽视的威胁。

3.1988年,山东省即墨市环保局就在全市设立了10处乡镇环保所,对农村地区的污染源实行属地化、就近管理。之后,随着各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即墨市环保局又对环保所的设置进行了几次调整。目前,即墨市有乡镇环保所7个,分别管辖24个镇域的环保工作,主要负责监督辖区内新建项目履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情况,监察各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和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调查处理环境违法行为,受理和查处环境信访案件。

环保所的设立提高了环境监管的全面性。用即墨市环保局局长陈维本的话说,就是做到了“横到边、竖到底,无缝隙、全覆盖”。即墨全市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工业、畜禽养殖业等污染源900多个,能否做到全面监控不遗漏,是保证环保工作绩效的重要前提。

即墨市环保局结合实际,确定了设立乡镇环保所的三个基本原则——“按片设所、突出重点”、“分而不离、直属管理”、“重要事项、科室把关”。即在地理区位上,按照市政府关于各镇组团发展的功能区划设立环保所,一般一个功能区设一个环保所,污染源比较多的镇,环保所管辖镇的数量适当减少,人员适当增多。

通过这些措施,即墨市的环境管理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各环保所管辖的排污单位占到了全市的90.5%,完成的排污收费占到了40.7%,查处的环境违法行为数占到了87.4%。老污染源都做到定期监察,重点污染源基本上做到每周一查,其他污染源也至少一月一查,保证了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率、排污达标率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对新建项目全部做到了现场勘查和施工期跟踪监察,确保了项目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到位,确保没有埋设暗管,为其投产后依法、达标排放提供了保障。

4.北京市延庆县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示范工程自2002年起开始实施,在国家环保总局和北京市环保局的支持下,重点实施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环境友好型肥料应用示范工程、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畜禽粪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面源污染检测评价系统工程等多项工程。

一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这项工程包括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户用生物质气化炉推广工程、秸秆加工利用工程、玉米青贮工程等。自工程实施到2005年,年秸秆综合利用能力达到17多万吨,占全县秸秆产生量的68%。二是环境友好型肥料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建立蔬菜、果树、玉米核心示范区及辐射区,推广应用42万亩次,减少肥料用量4200吨,化学肥料氮素利用率由原来不足30%提高到50%。三是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建立了完善的病虫害监测和预测预报体系,对作物病虫害发病规律作出准确预测。建立了元公害农药连锁配送和检测服务体系,向农民提供严格审核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传授安全合理施药、科学高效防治技术,有效地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推广应用生物与物理防治技术,如赤眼蜂、性引诱剂、高压杀虫灯等,并辅之以生物低毒农药,使农药用量减少了46%,提高了蔬菜、水果的产量与品质。四是畜禽粪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这项工程包括建设大中型沼气站、户用沼气池、有机肥厂及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厂。通过实施这一工程,不仅防止了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充分利用了资源,年总产沼气100余万立方米,处理污水56000多吨。五是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为了防止大气扬尘的产生,自2002年以来,在主要作物种植区实施了生态覆盖工程。推广了中草药、牧草、小黑麦一青贮玉米轮作栽培模式等生物覆盖面积2万亩,种草、育草7000亩。玉米留茬免耕面积30万亩,保护性耕作5万亩,降低了农田冬季裸露面积,有效抑制了冬季扬尘。六是面源污染检测评价系统工程。为了解环境动态变化、正确评价各项工程实施效果,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大气的重要点源等环境要素及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设立土壤监测点20个,河流、湖库和泉三类地表水监测点15个,地下水监测点15个,大气监测点15个,构建了完善的大气、水、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网络。

5.山东省汶上县把沼气建设当做一项新兴产业来抓,作出了大文章。目前,该县建设农村户用沼气27000多个,是济宁市建池最多的县。汶上把沼气建设与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利用农村新型能源相结合,带动畜牧养殖、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县里推广“一栏畜、一口池、一片菜”种养模式,以沼渣、沼液为有机肥料,发展“畜一沼一菜”循环经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1945年,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双十协定”会议,赖茅为宴会庆功酒;民国时期,时有“赖茅不赖享誉中外”称号!()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民国时期的昆剧传习所的学员有:()

A.梅兰芳

B.程砚秋

C.周传瑛

D.俞振飞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现在先进的大型猪场一般采用()配种方法。

A.本交

B.自然交配

C.自由交配

D.人工辅助交配

E.人工授精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