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一位大学毕业生报考了公务员。在面试中,面试官问他:“请你回答1+1=?”这位毕业生稍加思索便十分自信地说:“你需要等于几,就能等于几。”结果他被淘汰了。请问,上例中这个大学毕业生应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忽视了交际的场合

B.违反了谦逊的准则

C.回答内容与所报考职位的要求不一致

D.没有遵守数量准则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一位大学毕业生报考了公务员。在面试中,面试官问他:“请你回答…”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现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报考公务员,作为大学毕业生,你怎么看?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羊群效应,一般用以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根据该定义,下列不属于羊群效应的是()。

A.股市里,大部分散户追涨时信心百倍蜂拥而至,大盘跳水时,纷纷恐慌出逃

B.由于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都说公务员是个稳定的职业,于是大批高校毕业生甚至已经有了工作的年轻人纷纷报考公务员

C.班主任老师和数学老师在考试前告诉学生这次考试很难,结果大部分同学在考试中表现失常

D.平时无人问津的衣服款式或颜色,一旦被媒体宣传为本年度流行款式或颜色,大家就会抢购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羊群效应,一般用以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根据该定义,下列不属于羊群效应的是()。

A.股市里,大部分散户追涨时信心百倍、蜂拥而至,大盘跳水时,纷纷恐慌出逃

B.由于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都说公务员是个稳定的职业,于是大批高校毕业生甚至是已经有了工作的年轻人纷纷报考公务员

C.班主任老师和数学老师在考试前告诉学生,这次考试很难,结果大部分同学在考试中表现失常

D.平时无人问津的衣服款式或颜色,一旦被媒体宣传为本年度流行款式或颜色,大家就会抢购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羊群效应”,一般用以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
到失败。根据该定义,下列不属于羊群效应的是()。

A.股市里,大部分散户追涨时信心百倍,蜂拥而至;大盘跳水时,则纷纷恐慌出逃

B.由于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都说公务员是个稳定的职业,于是大批高校毕业生甚至是已经有了工作的年轻人纷纷报考公务员

C.班主任老师和数学老师在考试前告诉学生,这次考试很难,结果大部分同学在考试中表现失常

D.平时无人问津的衣服款式或颜色,一旦被媒体宣传为本年度流行款式或颜色,大家就会抢购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服现役满()年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可以报考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定向考录的职位,同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共享公务员定向考录计划。

A.3

B.4

C.2

D.5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和平时期,我国公民通常服现役的途径不含以下哪种()?

A报考军事院校

B大学毕业生或在校生入伍

C通过兵役机关应征入伍

D应招为国防生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根据资料,结合目前我国经济形

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根据资料,结合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简要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要求] 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2)“给定资料4”中给出了两位大学毕业生擦鞋创业的事例,请对张女士的心态进行分析,并针对该事件谈谈自己的见解。

[要求] 观点明确,分析恰当,不超过4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列哪些人员不具有报考公务员的资格?()

A.小张,曾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

B.小王,曾经担任检察官,因玩忽职守而被开除公职

C.小李,年满16周岁但未满18周岁,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

D.小陈,大学应届毕业生(22周岁),但没有工作经验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李华如愿的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获得了报考中山大学心理系的资格,在填志愿的时候,李华爸爸和李华说“儿子,同济大学也不错,要不你第一志愿填同济吧。”李华当场就反驳了“不!除了中大我哪个大学都不去!”,李华这个想法体现了?()

A.动机的指向功能

B.动机的激发功能

C.动机的维持功能

D.本能理论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表面上看,1982年的大学毕业生很像1964年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相当保守,衣着讲究,对传统感兴趣,尊敬
父母。但他们却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差异:大部分1982年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学一年级被调查中都认为,有一份好收入是他们决定上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上面陈述如果正确,最好地支持了下面哪个结论?

A.1964年的大学毕业生对收入问题的关心要比1982年的大学毕业生肤浅。

B.1964年的大学毕业生中不到一半人在刚入学时宣称上大学是为了增加他们赚钱的能力。

C.教育背景对收入的决定在1964年没有在1982年那么明显。

D.大多数1964年的大学毕业生在入学的头一年和接受大学教育期间改变了他们上大学的理由。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表面上看,1982年的大学毕业生很像1964年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相当保守,衣着讲究,对传统感兴趣,尊敬
父母。但他们却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差异:大部分1982年的学生在大一学年被调查时都认为,有一份好收入是他们决定上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上面的陈述如果正确,则最好地支持了下面哪个结论?

A.1964年的大学毕业生对财政问题的关心要比1982年的学生肤浅。

B.1964年的大学毕业生中不到一半人在刚入学时宣称上大学是为了增加他们赚钱的潜力。

C.教育背景对收入的决定作用在1964年没有在1982年时那么明显。

D.大多数1964年的大学毕业生在入学头一年和接受大学教育期间改变了他们上大学的理由。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