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在下列高层建筑中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A.7度设防、甲类高层建筑结构

B.设防烈度位7度、高度大于100m的丙类高层建筑结构

C.沿竖向刚度略有变化的52m高的乙类高层建筑结构

D.高柔的高层建筑结构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在下列高层建筑中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列高层建筑中,地震作用计算时()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Ⅰ).建筑设防类别为甲类的高层建筑结构(Ⅱ).设防烈度为8度,Ⅲ类场地上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结构(Ⅲ).设防烈度为7度,高度不大于80m的丙类高层建筑结构(Ⅳ).刚度与质量沿竖向分布特别不均匀的高层建筑

A.(Ⅰ)、(Ⅳ)

B.(Ⅱ)、(Ⅲ)

C.(Ⅰ)、(Ⅱ)

D.(Ⅲ)、(Ⅳ)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规定。

A.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一个主轴方向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B.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C.8度时的大跨度结构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D.9度时的长悬臂结构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E.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试问,下列一些主张中不符合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的为()。

A.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时,7度(0.15g),其跨度大于8m的转换构件尚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B.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C.甲、乙类建筑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地震作用

D.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予以折减

E.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抗震设计时,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观点,哪一种相对准确?()

A.消能部件沿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设置,宜设置在建筑物底部位置

B.隔震技术具有隔离水平及竖向地震的功能

C.采用消能减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会发生丧失使用功能的破坏

D.隔震技术应用于高度较高的钢或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中,对较低的结构不经济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关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当某振型的地震作用达到最大时,其它各振型的地震作用也达到最大

B.各振型在地震总反应中的贡献,随频率增加而减小

C.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5s时,可只取前2~3个振型进行振型组合

D.当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时,可采用SRSS法进行振型组合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关于底部剪力法,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底部剪力法没有考虑高振型的地震作用

B.对长周期结构,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的结构顶部地震作用偏大

C.当T1>1.4Tg时,需要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结构顶部剪力放大3倍,其余楼层剪力不变

D.底部剪力法要求结构变形基本为直线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按平面排架进行计算时,应考虑空间作用及扭转影响,对柱地震作用效应进行调整。()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___________;对于其他建筑,则要求基础底
面与地基土之间的___________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20世纪70~80年代北京16层高层大板住宅研究工作中有一项是考虑到高层建筑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加强了屋顶结构的整体连接。

A.扭转效应

B.烟囱效应

C.蒙皮效应

D.鞭梢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消能减震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时,当消能减震结构主体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且消能器处于非线性工作状态时,可将消能器进行等效线性化,采用附加有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计算高耸结构或高层建筑竖向地震作用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取为实际总重力荷载的65%。()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