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A.农业生产合作化

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收藏

B、土地改革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相关的问题
第1题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
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的是______。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 11~15 题。 1944年9月7日,爱因斯坦在给麦克斯·玻恩的一封信中写道:“个人所能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 11~15 题。

1944年9月7日,爱因斯坦在给麦克斯·玻恩的一封信中写道:“个人所能做的就是作出了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冷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爱因斯坦所说的伦理,是指处理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准则。荀子说:“圣人者,尽伦者也。”意思是圣人能很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科技工作者也应当成为这样的“圣人’。许多科学家不仅以伟大的科学成就彪炳于世,而且高尚的道德情操也万古流芳。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时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他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居里夫人数年如一日,从上吨的铀矿渣中提炼出一克纯镭,已传为科学史上的佳话。这里,生动地体现出坚定的伦理信念是一种多么巨大的力量。“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若不正己,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岂能愈疾?”从事任何科技工作都存在正己和正物的问题,都要有高尚的道德,而不能认为科学与道德无关。

然而,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又确实不容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德国科学家为法西斯出力。爱因斯坦对此极为不满,讥讽他们为脊髓比脑髓起着“远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强调“坚定”,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特别是在成功和失败的时刻,同样要高举伦理的信念,讲科学道德。成功意味着名利双至。有的人在默默无闻的时候,尚能谦虚谨慎,一旦功成名就,则判若两人。曾发现胰岛素、荣获1923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巴丁,起初主动要求到麦克劳德实验室工作,请麦指导,还提出与麦联合发表文章。可是,当他名声鹊起以后,却矢口否认麦的功绩,似乎麦不应分享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评选工作中的这桩著名“公案”表明,成功对于科技工作者的伦理信念是多么严肃的考验。

挫折和失败本来是常事,许多科技工作者正是从失败走向成功。达尔文甚至说,用一个词就可以道出他35年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不过,也有人经不起失败的考验,或者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或者弄虚作假,投机钻营。什么“曙人”、“N射线”、“经络小体”、“人工活细胞”之类的科学丑闻,大抵是那些经不起失败考验又不愿付出艰巨劳动、道德堕落的人的“杰作”。

两极看来相反,实质相通。在成功和失败的关键时刻“缺德”,无非都是为了追名逐利。

名利思想不除,伦理信念不举。试看古今中外之科学史,宁不信乎?

第 11 题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案例】在《人民日报》“说句心里话”栏目中,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的一位农民说出了这样

【案例】

在《人民日报》“说句心里话”栏目中,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的一位农民说出了这样的心里话:

这些年,党和政府在想办法给农民更多实惠,直补种粮农民,免除了农业税,让我们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现如今,我们这个村先搞了“农民转市民”试点,全村131人今年全部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由农民开始变为市民啦!

我家承包的土地自愿流转给集体统一经营,每亩补贴我们青苗费4880元,以后每年按照亩产1000斤粮食的市场价补偿我们,村里把流转出来的土地集中起来,引进一些现代农业项目,经营赚了钱,我们可以分红,这些项目优先从村里招聘劳动力,我儿子就可以回来打工,离我们更近了。以前大家都出去打工,地荒在那里,流转以后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们又能从中受益,对村里经济也有好处。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17年前盖的,已经破旧了,根据农民转市民的政策,房子拆迁以后,会补偿给我们两套75平方米的楼房,新房子离这不远,政府承诺我们明年9月搬家。

最高兴的是变成市民以后,我们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像我们这样的老人,一次性缴4320元钱,男的从60岁起,女的从55岁起,就可以每个月领156元养老金。

【案例思考】

1.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10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一位教授为一名先生写了一封很模糊的引荐信。你在读这封信的时分,最有能够怎样了解()。

A.这名先生很有优势,所以教授不知道该说什么

B.教授以为这名先生不是很强

C.教授以为这名先生太好了,没有必要说得很详细

D.教授没有时间写一封很好的信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5题。 1944年9月7日,爱因斯坦在给麦克斯·玻恩的一封信中写道:“个人所能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5题。

1944年9月7日,爱因斯坦在给麦克斯·玻恩的一封信中写道:“个人所能做的就是作出了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冷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爱因斯坦所说的伦理,是指处理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准则。荀子说:“圣人者,尽伦者也。”意思是圣人能很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科技工作者也应当成为这样的“圣人’。许多科学家不仅以伟大的科学成就彪炳于世,而且高尚的道德情操也万古流芳。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时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他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居里夫人数年如一日,从上吨的铀矿渣中提炼出一克纯镭,已传为科学史上的佳话。这里,生动地体现出坚定的伦理信念是一种多么巨大的力量。“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若不正己,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岂能愈疾?”从事任何科技工作都存在正己和正物的问题,都要有高尚的道德,而不能认为科学与道德无关。

然而,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又确实不容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德国科学家为法西斯出力。爱因斯坦对此极为不满,讥讽他们为脊髓比脑髓起着“远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强调“坚定”,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特别是在成功和失败的时刻,同样要高举伦理的信念,讲科学道德。成功意味着名利双至。有的人在默默无闻的时候,尚能谦虚谨慎,一旦功成名就,则判若两人。曾发现胰岛素、荣获1923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巴丁,起初主动要求到麦克劳德实验室工作,请麦指导,还提出与麦联合发表文章。可是,当他名声鹊起以后,却矢口否认麦的功绩,似乎麦不应分享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评选工作中的这桩著名“公案”表明,成功对于科技工作者的伦理信念是多么严肃的考验。

挫折和失败本来是常事,许多科技工作者正是从失败走向成功。达尔文甚至说,用一个词就可以道出他35年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不过,也有人经不起失败的考验,或者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或者弄虚作假,投机钻营。什么“曙人”、“N射线”、“经络小体”、“人工活细胞”之类的科学丑闻,大抵是那些经不起失败考验又不愿付出艰巨劳动、道德堕落的人的“杰作”。

两极看来相反,实质相通。在成功和失败的关键时刻“缺德”,无非都是为了追名逐利。名利思想不除,伦理信念不举。试看古今中外之科学史,宁不信乎?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画线语句中的“后者”指代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3分)

这个画线语句流露出了爱因斯坦对_____________现象的批评。(不超过24个字)(3分)

本文提倡的科学工作者的“伦理”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从居里夫人、二战中“为法西斯出力”的德国科学家、巴丁、达尔文和那些“杰作”制造者的事例,可见科技工作者的“伦理”有哪些具体内涵?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因斯坦为在科学界弘扬“伦理”,采取的行动是: 。(不超过25个字)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根据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1944年9月7日,爱因斯坦在给麦克斯。玻恩的一封信中写道:“个人所能做的就

根据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1944年9月7日,爱因斯坦在给麦克斯。玻恩的一封信中写道:“个人所能做的就是作出了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冷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爱因斯坦所说的伦理,是指处理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准则。荀子说:“圣人者,尽伦者也。”意思是圣人能很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科技工作者也应当成为这样的“圣人”。许多科学家不仅以伟大的科学成就彪炳于世,而且高尚的道德情操也万古流芳。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时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他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居里夫人数年如一日,从上吨的铀矿渣中提炼出一克纯镭,已传为科学史上的佳话。这里,生动地体现出坚定的伦理信念是一种多么巨大的力量。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若不正己,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岂能愈疾?从事任何科技工作都存在正己和正物的问题,都要有高尚的道德,而不能认为科学与道德无关。

然而,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又确实不容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德国科学家为法西斯出力。爱因斯坦对此极为不满,讥讽他们为脊髓比脑髓起着“远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强调“坚定”,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特别是在成功和失败的时刻,同样要高举伦理的信念,讲科学道德。成功意味着名利双至。有的人在默默无闻的时候,尚能谦虚谨慎,一旦功成名就,则判若两人。曾发现胰岛素、荣获1923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巴丁,起初主动要求到麦克劳德实验室工作,请麦指导,还提出与麦联合发表文章。可是,当他名声鹊起以后,却矢口否认麦的功绩,似乎麦不应分享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评选工作中的这桩著名“公案”表明,成功对于科技工作者的伦理信念是多么严肃的考验。

挫折和失败本来是常事,许多科技工作者正是从失败走向成功。达尔文甚至说,用一个词就可以道出他35年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不过,也有人经不起失败的考验,或者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或者弄虚作假,投机钻营。什么“曙人”、“N射线”、“经络小体”、“人工活细胞”之类的科学丑闻,大抵是那些经不起失败考验又不愿付出艰巨劳动、道德堕落的人的“杰作”。

两极看来相反,实质相通。在成功和失败的关键时刻“缺德”,无非都是为了追名逐利。

名利思想不除,伦理信念不举。试看古今中外之科学史,宁不信乎?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5个字)

爱因斯坦为在科学界弘扬“伦理”,采取的行动是什么?(不超过25个字)

本文提倡的科学工作者的“伦理”的核心是什么?(不超过5个字)

从居里夫人、二战中“为法西斯出力”的德国科学家、巴丁、达尔文和那些“杰作”制造者的事例,可见科技工作者的“伦理”有哪些具体内涵?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一个年轻人寄了许多份简历到一些广告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为文采很好,但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语法错误,甚至有一些错别字。”这个青年想如果这是真的,我应该感谢他们告诉我,然后改正。于是他给这个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A.机会往往在不经意问获得

B.公司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态度

C.谦虚能获得更多知识和别人的尊重

D.良好的文字功底是成功求职的前提。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一个年轻人寄了许多份简历到一些广告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为文采很好,但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语法错误,甚至有一些错别字。”这个青年想如果这是真的,我应该感谢他们告诉我,然后改正。于是他给这个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A.机会往往在不经意间获得

B.公司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态度

C.谦虚能获得更多知识和别人的尊重

D.良好的文字功底是成功求职的前提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闻一多赴美留学,在一封家信中谈到:“一个敏感的中国青年在美国的经历是无法描述的”,表达了他在海外漂泊的孤独思乡之情。()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王艳、李帆、张伟在一起,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现在只知道:张伟比教师年纪大,王艳和农民不同岁,农民比李帆年龄小。因此我们可知()。

A.李帆是工人,张伟是农民,王艳是教师

B.李帆是农民,张伟是工人,王艳是教师

C.李帆是教师,张伟是工人,王艳是农民

D.李帆是工人,张伟是教师,王艳是农民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