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技能鉴定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东南亚享有“竹之王国”的称号,特色的竹制乐器有:竹管、竹笛、竹口弦和竹鼻笛。()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东南亚享有“竹之王国”的称号,特色的竹制乐器有:竹管、竹笛、…”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2-13题。夜归[清]钱澄之江上霜飞吹客衣,菰蒲艇子夜深归。征鸿暗叫寻行度,野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2-13题。

夜归

[清]钱澄之

江上霜飞吹客衣,菰蒲艇子夜深归。

征鸿暗叫寻行度,野鸭齐惊破阵飞。

追水林峦行失去,远村灯火望中微。

犬声出屋舂声歇,知有人开竹里扉。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写夜归的过程,循序渐进,娓娓道来,似一幅江上夜行图。

B.前两联在描绘江上夜深行舟的所闻所见时,也刻画出秋天的特色。

C.颈联通过两岸景物的变化写出了夜晚船行水上的独特感受。

D.全诗移情入景,既有雄豪悲壮的格调,又有一种缠绵的情致。

诗中主人公夜归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请结合某一门具体艺术,谈谈你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创作过程的理解。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士俗坐无竹耳,使有竹,安知其俗之不可医哉”句中“坐”的含义是()

A.坐处

B.因为

C.居处

D.无可奈何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三)阅读苏轼《文与可①画赁谷偃竹记》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

(三)阅读苏轼《文与可①画赁谷偃竹记》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②,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③,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注:①文与可:北宋著名画家,苏轼的表兄。②蜩蝮蛇蚹:这里是以蝉壳、蛇鳞形容竹子初生时的形状。③鹘:一种猛禽。

“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所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文艺创作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工作圆满结束,获得2009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的《诗经》一书,荣获今年“世界最美的书”称号。参加评选活动的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参评图书达到634种,总品种数较去年增长1.28%。中国获奖图书《诗经》由刘晓翔设计,因其典雅、质朴而不失创意获得专家们的青睐。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

A.“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依据的是图书的装帧设计

B.中国最美的书注重图书的形式之美同时兼顾图书内容

C.中国最美图书的总品种数比去年增长1.28% ~~

D.“世界最美的书”总品种数比去年增长1.28%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筷子古名曰“箸”。《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有“纣为象箸,而箕子唏”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似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距今已有3 000余年的历史。关于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行船时安稳平顺,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导出()。

A.筷子是商纣时期发明的

B.名词“筷”这个称谓是在明代出现的

C.筷子是从贵族阶层向劳动阶层普及的

D.吴中是名词“筷”的发源地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五岳”是历史悠久的五大名山之总称,其中享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美誉的是哪一座山?()

A.东岳泰山

B.西话岳华山

C.中岳嵩山

D.南岳衡山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依据华电《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2013年版),吸收塔内部搭设脚手架严禁使用竹制、

依据华电《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2013年版),吸收塔内部搭设脚手架严禁使用竹制、木制等材料,严禁利用喷淋管及除雾器作为支撑。所搭设的满膛脚手架应设双爬梯,以便于在紧急情况时撤离。()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面对白居易《夜雪》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A.

下面对白居易《夜雪》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A.前两句诗从感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出了雪之大,积之深。

B.后两句诗变换角度,从听觉方面写出雪势有增无减。

C.“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彻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D.全诗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一场夜雪,诗境平易,浑成熨帖。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被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前汉书》

材料2:(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史记》

材料3: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迁为御使大夫,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错。──《前汉书》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汉初分封王国的原因是什么?

(2)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矛盾?指出西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比如你自己,过去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有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的兴趣。如此下去,你对一个音乐家的了解当然无从深入。以下哪项,从上述题干中推出最为恰当?()

A.要想深入地了解一个音乐家,就一定要与之产生共鸣

B.感之愈深,自然爱之愈切

C.爱之愈切,弹出来当然也就够味儿

D.弹出来越是够味儿,你就会越有兴趣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